2016年,李彦宏站在百度联盟峰会的讲台上,向所有人宣布: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同年,Google 旗下 Deep Mind 开发的 Alpha Go 战胜围棋选手李世石,直接推高市场对AI的想象,一批AI公司崛起,有人把这一年称作“AI元年”。
七年后,李彦宏的预言成真了。这七年里,人们发现“AI赋能千行百业”的愿景,是个美丽的“误会”。商业化困境剥落了AI企业在实验室中的光芒,让其面对最粗糙的波折。
直到2022年末,ChatGPT3.0 横空出世。七年前 Alpha Go 战胜李世石,更多被当作一则惊爆的新闻或奇观,而这一次,人们开始相信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上线后仅一个月,ChatGPT全球用户便破亿。前世界首富、PC时代浪潮最大获利者比尔·盖茨惊呼,ChatGPT的出现,不亚于PC或者互联网的诞生。
而由GPT引发的AIGC浪潮,更是让科技生产力实现跃迁。无数新的应用将基于大模型来开发,如同十几年前各种基于Android 、iOS 的应用大量涌现一样,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产品也正在喷涌而出 。更振奋人心的是,AI时代的创业团队将更小、更快,Open AI 只有300人,顶流AI绘画软件 Midjoureny,团队只有11人。
应用层的机会属于每一个有野心、有想象力的人。在被 ChatGPT 点燃的各地“黑客松”比赛中,有人通过 ChatGPT 生成教学视频,用ChatGPT搞投资,折现现金流分析教学;有团队意图利用文生图的能力,帮助每个人画出自己的梦;有产品能识别用户面部情绪,让ChatGPT更恰当地回复......无数冲浪者在屏幕面前敲击键盘,如同即将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或者刚刚分开海水的摩西。
浪潮来临之际,很多“海边的人”会首先受到波及。高盛集团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称,未来五年内,全球将有3亿人因为AIGC而失去饭碗。Stability AI 的 CTO(首席技术官)Tom Mason也提到AIGC影响不只是10 亿人,但这是他们当前的目标。
面对如此大的时代浪潮,AIGC 应用层会有哪些新挑战、机遇?AIGC会给内容生产和职场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为了解答上面的问题,Tech星球《产品挖掘机》栏目特别推出“AIGC应用测评Top25”专题,挖掘了国内上百款 AIGC 产品,制作了一份AIGC产品推荐表单。
以“国内可以无障碍使用、AI驱动的产品化、适合不同角色的推荐”为衡量标准,该表单将国内市场的AIGC 产品分成“AI对话、AI数字人、AI办公助手、AI绘画、AI影像制作”五大类,每一类从四个维度进行测评,根据评分分别得出前五名。
该推荐表单致力于发掘国内最好的AIGC产品,帮助用户甄别产品实力,以及明晰哪款产品对自己或公司业务更适合匹配。
同时,Tech星球还访谈了AIGC赛道多位CEO、专家与投资人对未来趋势的洞察,AIGC 降临后,各行各业将会如何重构与洗牌,以及将会如何塑造AI时代的未来。
AIGC产品测评详情如下: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线,仅一周就获得百万注册用户,被视为具备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甚至开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潜力。此后,ChatGPT的发展就一路“狂飙”:母公司被投数十亿美元、与微软打造新版搜索引擎产品Bing、推出插件系统......就在几天前,ChatGPT已推出移动端App,仅半天就登顶App Store。
一个问题浮现出来:为什么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多年,国内没有能预见到大模型的“涌现”能力?
在访谈调研中,Tech星球向多位受访者提出了这个问题。APUS CEO 李涛告诉Tech星球,他不认为有任何人可以预料到,哪怕是OpenAI 的投资人埃隆马斯克和其CEO Sam Altman。2019年,李涛在硅谷游学时,就曾与 Sam Altman交流 。据李涛讲述,当时 GPT-2 还集中在游戏方向,没引起多少重视。”所谓的‘智能涌现’,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结果。现在看来,过了100亿参数(涌现)就会发生。”
小冰公司CEO李笛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将OpenAI的成功概括为“工匠精神”。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OpenAI在训练ChatGPT时,在肯尼亚雇佣了大量员工进行数据标注,但李笛告诉Tech星球,当时业内已很少再用人工标注,这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尝试的方案。“就像有一个铁杵,你把它磨成针。如果效果不好,那就是功夫没下够。”
但不管如何,一场不入局就会被淘汰的竞赛已经开始。
像在中国科技圈点了一把烈火,国内各大厂、机构争先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及在此基础上的AI对话产品。而随着国内大模型“百舸争流”,各种测评标准也被陆续提出,如真格基金的Z-Bench v1.0,以及中文通用大模型评测基准SuperCLUE等。社会讨论热度呈指数级激增。
更聚焦大模型产品化的Tech星球测评结果显示,文心一言与讯飞星火表现不相上下。当然,讯飞星火正陷于市场质疑其是“套壳GPT”之争,而百度目前已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推出搜索产品“百度AI对话”(又名“搜索AI伙伴”),可进行联网搜索、语音输入,并设有众多垂直场景入口,因此处于领跑阶段。综合测评中,阿里旗下的“通义千问”在数学、编程能力稍逊一筹,其他方面表现良好。“商量”与“天工”则在实测中均出现等待时间较长、作答卡顿的现象,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产AI对话产品离ChatGPT还有多远?
国产AI对话产品离ChatGPT还有多远?是否还有后来居上的可能?5月5日,一篇来自 Google 内部泄露的文件被广泛传播,该文章声称开源AI会击败Google和OpenAI,获得最终的胜利。昆仑万维CEO方汉对Tech星球称,“长期看,开源大模型与闭源大模型之间永远是相互补充并存的关系。”李涛同样赞同,“开源会将所有人的认知、技术水平都拉平,届时算法将不是取胜的关键要素。”
那未来国产大模型与AI对话产品如何取胜?李涛认为,关键在于“场景”,国产大模型需要尽快把所有应用场景都铺满,用新鲜的、高质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而李笛更直言,目前大模型同质化严重,一条突破路径是“做垂直领域模型,用垂直数据训练,请垂直专家调优,卖给垂直领域客户。在一个参数规模上,把模型调到极限。”
大模型在一些场景涌现的拟人能力,加快了数字人行业的发展,他们已经开始在部分场景完整取代人类。
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用“润物细无声”形容公司的数字人短视频和直播业务。司马华鹏告诉Tech星球,目前硅基智能在各行各业中已经生产了接近150万个数字人,预计2023年预计收入达40亿元,业务遍布抖音、TikTok、Youtube、亚马逊等国内外平台。战绩来源于其较早大范围深耕SMB客户,拿下了较容易得手的“低垂的果实”。
2020年从微软独立出来的小冰则独辟蹊径,追求与人类建立“深度关系”。腾讯微媒数字会议CEO天狐接受采访时称:“目前市面上的(数字人)公司除了小冰的算法,其他都只能算起步。”
小冰公司CEO李笛告诉Tech星球,小冰推动了数字人从动作捕捉+知识图谱的第一代技术,向深度神经网络渲染+小冰框架大模型的第二代技术演变。因此,小冰公司有实力拿下遥望科技等直播行业KA客户,以及追求“每个人都配备数字人”的“野心”。但一直追求技术化,走高端路线,商业化盈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可预见的未来,AI数字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一方面,政策、平台对数字人的监管正日趋严格,抖音日前发布新规,要求虚拟人需在平台进行注册,虚拟人技术使用者需实名认证。
在抖音打响“反智”第一枪后,数字人直播行业引发了震动,百度、硅基智能等支持真人驱动数字人的企业,因为对古早技术做了备份研究,因此能够迅速转型。
另一方面,数字人企业越来越多,制造数字人的成本越来越低,如小冰目前在日本推出“GPT克隆人计划”,只需收集用户三分钟数据;腾讯云智能近期推出小样本数智人平台,费用最低至1200元。数字人制作成本急剧降低,也在引发“会有千万个董明珠分身,不会有下一个孟羽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