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福建漳州,张锦、胡剑峰两位90后新农人带着电商思维扎根乡土 —— 前者从体育教育专业跨界,以巧思打开“小众”水果葡萄柚市场;后者从 3C 数码赛道转型,靠芭乐分级包装实现精品化突破。而拼多多 “从枝头到指尖” 的短链模式,以及“多多好特产”对农产品加码扶持,成为他们破局的关键:如今不仅两人的生意实现爆发式增长,更带动当地种植规模扩张、果农家门口就业,让曾经的冷门 “土特产” 蜕变为连接城乡的 “甜蜜纽带”。
一个榨汁杯,成了葡萄柚的爆款密码
“咔嚓”一声,张锦利落地切开一颗葡萄柚,丢进榨汁杯中,金黄的汁水瞬间迸溅,流入玻璃杯中。“看,这才是葡萄柚的正确打开方式!”他笑着递过一杯果汁,“以前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柚子,剥不开、太酸、直皱眉。现在靠这个杯子,让水果‘活’起来了。”
这位来自福建三明的90后新农人,大学学的是体育教育,但毕业后,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老师,却在电商浪潮中“跨界”闯入农产品赛道。2015年,当同龄人还在经营鞋服类电商时,他已将目光投向当时福建省内尚属冷门的水果——葡萄柚,在拼多多平台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铺。
▲9月底,福建漳州平和县的葡萄柚已褪去青色,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商家供图
2015年,漳州市平和县刚开始试种葡萄柚,因产量低、认知度不高,价格虽高却难销,果农们愁眉不展。“刚上架那会儿,退货单堆得比柚子还高。”回忆创业初期,张锦苦笑,“顾客留言说‘这柚子怎么这么酸?’我赶紧解释:‘得榨汁喝才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