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
(资料图片)
魏延在蜀二十三年。八年征战,数有战功,刘备任魏延为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马超等人。
这时候,杨仪才跟随刘备两年,却任尚书。刘巴跟随刘备五年,同样任尚书。两年后,杨仪和刘巴有冲突,刘备却将杨仪远调为太守。
《三国志》: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魏延镇守汉中八年,诸葛亮准备北伐。七年前镇守荆州六年的关羽已经被斩。
魏将费瑶与蜀将黄忠都是后将军,郭淮是一流谋士。魏国三路攻蜀,魏将费瑶这路被魏延击破。
《汉晋春秋》: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延、高翔、吴班击破司马懿。
《三国志》: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如果刘备在,魏延很可能会活下来。杨仪想要掌政权,被刘备调离。诸葛亮死后,蜀国也不会重用杨仪。
《三国志》: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
魏延一直想攻魏,诸葛亮却不喜欢冒险。
杨仪本就和魏延不和,为了一己之私是可能陷害魏延的。魏将于禁曾斩投降的昌豨,自己却向蜀将关羽投降。杨仪命马岱斩了魏延,自己却因不受重用而埋怨。
在蜀国,一共有三个人欲反叛。十五年前,彭羕不受重用,原因和杨仪一样,被马超举报死了。
魏延的一世英名,毁于杨仪。魏延未曾有败绩,不一定比姜维差。没有杨仪,魏延可以和姜维强强联手。诸葛亮看重魏延,很正常。诸葛亮看中杨仪,不应该的,毕竟有蒋琬、董允、费祎三位大佬,而魏延一死,就只剩下一个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