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天天速看:各种猜想的诞生_有哪些著名的猜想

时间:2023-06-13 04:56:18

1、一、四色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2、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


(相关资料图)

3、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4、”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

5、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6、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

7、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

8、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9、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10、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

11、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2、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

13、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

14、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

15、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16、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

17、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

18、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

19、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

20、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

21、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

22、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

23、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

24、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

25、不过也有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还在寻找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26、二、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27、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28、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

29、如6=3+3,12=5+7等等。

30、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31、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32、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33、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34、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

35、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36、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

37、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

38、但验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39、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

40、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

41、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42、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

43、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

44、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

45、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46、”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47、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48、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 + 7 ”。

49、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50、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51、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 + 5 ”。

52、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53、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数。

54、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55、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56、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

57、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 + 3 ”。

58、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59、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60、三、费尔马猜想也叫费马大定理,又被称为“费马最后的定理”,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

61、它断言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62、被提出后,经历多人猜想辩证,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最终在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63、德国佛尔夫斯克宣布以10万马克作为奖金奖给在他逝世后一百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并递交他们的“证明”。

64、在一战之后,马克大幅贬值,该定理的魅力也大大地下降。

65、四、丘成桐猜想“弦”理论认为,宇宙是十维时空,即通常的四维时空和一个很小的六维空间。

66、意大利著名几何学家卡拉比提出,复杂的高维空间是由多个简单的多维空间“粘”在一起,也就意味着高维空间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拼装得到。

67、1975年,数学家丘成桐等人攻克了陈类为负和零的“卡拉比猜想”,但未能解决第一陈类为正的问题,丘成桐提出,可将其转化为代数几何的稳定性问题,这就是困扰国际学界几十年的“丘成桐猜想”。

68、2014年5月,陈秀雄、唐纳森和孙崧给出了“丘成桐猜想”的完整证明。

69、五、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关于黎曼ζ函数ζ(s)的零点分布的猜想,由数学家黎曼于1859年提出。

70、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0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的制高点,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设。

71、现今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中也包括黎曼猜想。

72、与费尔马猜想时隔三个半世纪以上才被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历经两个半世纪以上屹立不倒相比,黎曼猜想只有一个半世纪的纪录还差得很远,但它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这两个大众知名度更高的猜想。

73、黎曼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最期待解决的数学难题。

74、至今尚无人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黎曼猜想的合理证明。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