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冠重症延伸病房今日关闭!医生:将来面对困难更有底气

时间:2023-02-04 18:22: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伟吟 黄睿


(资料图)

图/医院提供

2月4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冠重症延伸病房——新冠重症病房六区(简称重症六区)正式关闭,恢复康复医学科、甲状腺外科病区服务功能。同时,医院在原有一个北院区急诊EICU的基础上,新成立南院区急诊EICU,继续发挥高水平医院为重症患者救治兜底能力。

据了解,这是继1月30日起陆续关闭新冠重症延伸病房——重症七区、重症八区后,孙逸仙纪念医院根据新冠重症患者数量进一步下降等情况,有序恢复常态化诊疗的又一措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姚和瑞副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17日以来,全院包括急诊EICU、新冠重症病区等科室累计收治739位新冠重症患者,确保了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切实守好守住重症防线。

三个“新冠重症病区”,316名突击队员46个日夜

2022年年底,为应对新冠重症高峰到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紧急设置搬迁病房、调配呼吸机等相关救治设备,改造开设三个新冠重症病房,扩容106个重症床位,实现新冠重症患者“应收尽收”。

同时从各科室抽调人员,迅速组建了一支新的ICU医护突击队——逸仙重症突击队,其中医师92名,护士224名,共计316名突击队员。据介绍,三个临时组建的新冠重症病区共收治新冠危急重症患者170人,其中60岁以上患者122人,治愈出院的最高年龄患者93岁。

重症六、七病区主任林道炜教授在开区的早交班时,给队员们鼓励打气,“我们不打无准备的‘战疫’,我们能行。”林道炜主任曾带队参与援鄂、广州逸仙方舱医院工作,无论是在科室管理还是新冠重症救治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碰到有疑难的问题随时打电话联系,我24小时都开机。”重症六、七区的区长陈亮查房时每天都要重复强调,不要怕找他,有问题也一定要找他。从接到任务进驻重症六、七区以来,他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刚刚从方舱医院结束任务回院后就立刻投入了重症监护抢救的工作,作为曾经的援鄂、援琼队员和资深重症医学医师,他是整个重症病房的定心丸,“我特意设计了各个小组的人员架构,每组都包含麻醉、内外科的成员,这样大家可以各尽所能。”

2022年12月28日,在心血管外科就地组建了重症八区,全力救治新冠重症肺炎患者。

三个重症病区、316名突击队员,不分周末,没有节假日,始终奋斗在临床一线。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下班后还要参加各种线上培训。“那段时间确实很难,”来自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王昱霖医生是第一年入职该院,“疫情来势汹汹,任务的繁重,还有直面生死的压抑,让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大家都在坚持,终于顶了过来,熬过了第一个高峰期。”

多学科发力,重症救治模式出成效

三个重症病区的支援突击队员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每日的查房和病例讨论都是一场“小型全院大会诊”。

每天早上,病区都会准时进行病例讨论分析,针对每一个重症病人,认真讨论,集思广益,为每一个患者个性化地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在重症八区,每日上午重症医学科何志捷主任、邹子俊副主任医师都会前来针对特别危重的患者开展协助诊疗,为重症八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每周四上午重症突击队指导专家组组长江山平主任都会进行疑难病例的线上会诊指导。

新冠重症肺炎患者发展到中晚期,往往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支持治疗。“我们是麻醉科和耳鼻喉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我们的强项。”为了节省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呼吸支持治疗,来自麻醉科的张静主治医师、章明芳医师,耳鼻喉科的马赟和张雪媛主治医师、庞嘉祺医师主动承担了病区患者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工作。

根据治疗指南和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医院摸索出一套“抗病毒、抗感染、抗凝、营养支持、康复治疗、中医治疗、俯卧位通气、阶梯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多举措并行的孙逸仙纪念医院经验,并定期进行重症患者的多学科会诊,邀请各专科的权威专家指导治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康复查房和营养查房,从一开始就邀请康复科和营养科的专家跟我们的医师团队一起查房诊治重症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和营养方案。”病区区长陈亮表示。

“一开始,我们每天都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身为组长的江慧琦医师说道,“除夕前夕,我们第一批入驻病房的03床陈伯痊愈出院,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

除了重症突击队医师,护理团队同样是来自全院各个科室的精兵强将。“重症专科有它的特殊性,跟普通专科有很大的差异。”来自ICU的黄春荣护长担任重症八区的护长,“没有家属,没有护工帮忙,一切都要自己来。新冠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护士们需要更加紧盯患者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重症医学科莫红平护长也高度重视重症病区建设,经常前来指导护理工作,查漏补缺。

“化整为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根据《广东省医疗救治资源扩容储备实施方案》,医院面向全院各专科开展“可转换重症医师”培训,通过系统性、综合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建设了一支本领过硬的人才队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今,这三个在新冠重症高峰时为分流转接重症患者紧急“转型”的转化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特殊时期的光荣使命,正式闭区。而这316位逸仙重症医疗突击队,完成培训、历练,不仅是扩充重症救治的重要力量,更是带着一身“新本领”重回到各自岗位上。“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有了这样的历练,无论未来要面临何等困难,我们都将更有底气。”面对新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姚和瑞副院长坦言,“去年疫情期间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成熟的应急应对机制将会被进一步优化、固定,为今后应对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同时,医院建立的重症医疗突击队会继续保留并继续扩员和更新,始终保持一支高水平的具有重症抢救能力的医护队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宁

校对 | 彭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