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行业市场多大?竹子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能够一次培植永续利用,而且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世界各地对于竹资源的利用大多在原竹利用、竹篾编织等阶段。近年来,竹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渐被发掘。
自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去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竹产业发展蓝图便已绘就: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2035年超过1万亿元。据此计算,复合增长率可达约17%。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面积最大、蓄积量和产量最高、加工利用技术开发最好的国家,国际竹材贸易量超过一半来自中国。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国竹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竹标准体系建设。我国是世界上竹标准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标准数量占世界竹标准的90%以上。通过制修订和实施标准,使竹产业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竹材产品逐渐进入大家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竹加工产业链发展形势良好,大多数地区都从竹材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如今,竹材已不仅能制成竹筷等生活用品,在家具、建筑等行业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竹材产品也因工艺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并产生了众多知名品牌。
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竹加工产业链已经初具模型,竹材人造板、竹纤维、竹炭等竹制产品的开发正是我国竹材产品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例如,竹炭作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型竹制产品,在农业方面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竹材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竹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据有关报道,目前,全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占全球的五分之一。2020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接近32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已形成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发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体系。
福建省宁化县金鑫笋竹合作社负责人吴仕灵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正通过办竹制品加工厂、笋制品加工厂,在竹下种中草药黄精,竹下养鸡、养羊等方式来提升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这只是福建省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建设丰产竹林基地,扎实推进笋竹精深加工的缩影。
2021年7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中国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竹藤事业作为中国林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机遇更好融入林草事业发展大局。
《规划纲要》提出,做优做强林草产业,巩固生态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竹产业,推动竹林培育、竹材加工、竹文化旅游。竹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提升竹原料培育水平,推动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竹产品精深加工。到2025年,竹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
竹材是木材资源很好的替代产品,户外竹材通过竹材改性技术提升了竹材性能,扩大了竹材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竹材的附加值,对节约木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竹产业方兴未艾,到2025年总产值有望破7000亿元。推进“以竹代塑”须要充分发挥竹材料本身优势,并可从“以竹代塑”延伸推进到“以竹代钢”“以竹代木”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竹材料对其他材料的全盘取代,而是立足应用场景,有目的性地替代。
目前,以竹缠绕复合材料为例。这种材料为中国首创,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可部分替代钢材、水泥、金属、塑料、木材等传统基础性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压力管道、管廊、容器、大型储罐、房屋、运输工具壳体(高铁车厢、飞机机身、船只)等产品制造。
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复合材料分会获悉,尽管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产业标准化不足、产能有限等问题,目前在市场推广上阻力较大。
当前全世界每年产生塑料垃圾约3亿吨,但目前只有14%被回收,9%被再利用,故以竹代塑受到了全球的关注。通过竹纤维异质复合、物理缠绕等技术,制备了竹基可降解复合材料。
中国利用竹材的生物特性,通过高效无裂纹展平分片、湿热协同软化与定型等相关的技术创新,可以开发竹餐具、竹吸管等制品,为绿色低碳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塑料超9000万吨,如果以竹材替代30%的塑料制品,年减排可达6156万吨二氧化碳。
竹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成效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国际国内“禁塑令”和“双碳”背景下,已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一张绿色名片。我国将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和林草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围绕竹藤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心工作,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支撑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
从2005年起,国家鼓励积极发展人造板以及农作物剩余物、竹等资源加工产品替代木材产品。在此之后,国家不断地放宽竹林采伐、运输限制,给予林农以生产经营自主权,提升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竹产业成为精准扶贫和林业发展的“双增”抓手。竹材属于可再生资源,其生长周期短,4-5年即可成材,而木材的成材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强化以及政府“禁伐令”的出台,在木材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木材市场将会出现供需缺口。此时,具有短轮伐周期和高经济价值的竹材是解决木材供需缺囗的最佳替代品。
全球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410亿吨,我国一直致力于减少各领域的碳排放工作,并提出双碳战略目标。
专家分析称,竹材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竹固碳能力是杉木的1.46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竹林每年可固碳1.97亿吨。由于竹林具有巨大的碳汇能力,竹林碳汇交易大有前途。
虽然竹材产品市场不断发展,但目前国内竹林的利用率依然较低。有数据显示,我国低产竹林面积占总面积的45.8%,也就是说有将近半数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由此可见,随着竹产业的发展,竹林的利用率将不断提升,这部分低效竹林的经济效用也将会逐渐凸显。
有专家建议,当前构建国家竹材储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应用区块链、云计算、动态规划等理论与技术方法,管理竹资源蓄积量、成熟期、可采伐数量与规格等时空分布信息,以及竹材储备政策制定、机制建设、保障措施等储备适时信息,再叠加生产企业市场需求信息,建立国家层次的竹材储备大数据库,在区域水平上加以应用,实现成熟竹材及时采收、分级储存、定向供给、物流运输、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监测网络。
竹材行业发展前景
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建设,旨在找准产业发展难点堵点,推动竹产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激励带动全县近千家竹企业开展低碳生产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加工工艺,开发出更多‘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的产品,减少木材采伐和高碳排放产品使用。同时,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唐辉说,此外还有政府主导的碳足迹、碳标签建设,加快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的落地应用,引导社会低碳消费,增加竹产品需求,对于能使用竹材料替代的购物袋、筷子等都加以替代。
在西南地区,拥有蜀南竹海等丰富竹资源的四川省宜宾市,正因地制宜构建“竹浆纸一体化、竹纤维与纺织集群化、笋竹产品高端化、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特色化”的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
竹产业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2021年低,国家林草局、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产品种类繁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的竹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现代竹产业体系,竹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优质竹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改善,将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竹产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到2035年,现代竹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基本建成,主要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中国成为世界竹产业强国。
本报告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投资者能够充分把握行业目前所处的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分析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对竹材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做出判断;明确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了解产品定位,把握市场特征,发掘价格规律,创新营销手段,提出竹材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市场投资人士、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市场研究资料和商业竞争情报;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商业分析、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
想要了解更多竹材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竹材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