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懂酒哥 青岛啤酒对即墨黄酒的收购又添不确定性。 近日,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约1575万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10月10日至2028年10月9日。 随着本次司法冻结,青岛啤酒对其6.65亿元的跨界收购案也变得悬而未决。这场横跨啤酒与黄酒两大行业的资本运作,已从战略布局演变为多方利益交织的复杂迷局。 01 司法冻结密集落地 根据执行信息,即墨黄酒大股东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锦集团”)与二股东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锦”)均列入被执行人,即墨黄酒厂被冻结标的1575.007671万元股权,冻结期限至2028年10月9日,由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执行。根据公开信息,上述两家企业共同持有即墨黄酒厂100%股权,持股比例分别约为54.55%和45.45%。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今年9月以来,即墨黄酒厂股权已被多次冻结,累计超1亿元股权被冻结,被执行人均为上述即墨黄酒两大股东。 股权冻结的密集出现,实则是新华锦集团资金链危机的外在表现。今年9月,ST新华锦发布的公告揭开了公司资金被大股东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的事实。 根据公告,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ST新华锦资金,占用时间为2025年1月1日到2025年6月30日;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占用资金余额仍有4.06亿元未还。 ST新华锦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共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约8.01亿元,期间曾在4月归还,但随后又因战略投资方资金压力被再次转出。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ST新华锦若未能按照责令改正要求在六个月内清收被占用资金,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停牌后4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上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工商信息显示,上市公司为新华锦集团的孙公司,新华锦集团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新华锦集团为鲁锦集团的控股股东,持有鲁锦集团95%的股份;而鲁锦集团为新华锦的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43.27%。 02 高溢价收购遇阻 为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新华锦集团选择出售即墨黄酒用以自救。 5月7日,青岛啤酒发布《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宣布以6.65亿元正式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100%股权。彼时,青岛啤酒董事会表示,即墨黄酒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宽市场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并从销售淡旺季上与啤酒产品形成互补效应。 即墨黄酒始建于1949年,1980年成立即墨县黄酒厂,生产销售“即墨”牌即墨老酒,代表性注册商标“即墨老酒”于2006年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根据公告内容,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0%。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即墨黄酒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2.03亿元。 理论上,青岛啤酒支付的6.65亿元收购款足以覆盖4.06亿元的占用款。但如今即墨黄酒股权遭到冻结,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的交易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交割。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若交割先决条件未能在协议签署后120日内(即截至9月上旬)达成或被青岛啤酒豁免,协议将自动终止。 青岛啤酒在2025年半年报中曾说明,截至本报告上载日期,交易尚未完成交割。今年9月,青岛啤酒召开2025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此时已超过该收购案的120日交割期,但青岛啤酒管理层却对针对收购案相关问题选择缄默。 03 跨界的碰撞 事实上,这场收购从公告起就充满争议与挑战。从财务数据看,即墨黄酒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66亿元,净利润3047万元。按6.65亿元交易对价计算,静态市盈率约21.8倍,市净率达3.27倍。这一估值水平已高于部分行业龙头。 有机构分析认为,啤酒与黄酒的消费场景、渠道、目标人群差异巨大,啤酒主打年轻群体的社交、运动场景,黄酒则聚焦中老年养生、传统宴席,两者缺乏产业协同基础。在青啤2024年营收与销量双双下滑的背景下,这场跨界收购极可能分散管理层对核心啤酒业务的注意力。 黄酒行业的增长乏力也让业界对本次收购持观望态度。根据和仕咨询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黄酒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黄酒市场规模为210亿元,同比增长2.1%。尽管有所增长,但增速相对缓慢,行业整体营收规模从2017年的195.85亿元逐渐下降至2023年的85.47亿元,六年复合增长率下滑12.91%。 业内人士表示,黄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长期面临“有品类无品牌”的发展困境。同时,黄酒品类长期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当中。对比茅台、五粮液等白酒品牌的高端化路径,黄酒始终未能建立起与自身文化底蕴相匹配的价值感。 截至目前,青岛啤酒尚未就股权冻结事件发布正式公告,新华锦集团也未提出有效的股权解冻方案。这场牵动多方利益的资本博弈,究竟是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还是最终以交易流产、企业退市收场,仍需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与此同时,10月15日晚间,古越龙山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宣布与华润啤酒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这也让市场对“黄酒+啤酒”的组合多了一份期待。不过,资本可以搭建桥梁,但无法替代产业本身的成长逻辑。黄酒行业增长的突破口从来不是资本的狂欢式联姻,而是对品类价值、消费需求与企业治理的深度敬畏。打破“低价内卷”的思维定式,在文化赋能与年轻消费市场中找到新锚点或许才能让黄酒品类真正破局。